为深化产教融合,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,更好服务于地方文旅发展,2025年4月20日,音乐系主任常晓菲、副主任王海燕、舞蹈学教研室主任郭珺,带领20余名学生赴榆次后沟古村景区开展大学生非遗演艺实践,晋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杰热情接待了音乐系师生一行。
在拥有古庙、古树、古建,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古雅气息和独特韵味的后沟景区,学生们表演了精心编排的晋中非遗民间音乐和舞蹈,形成了艺术与山水的双向奔赴和完美融合。在古戏台上,舞蹈演员一步三颠、欢抖彩扇,展示了轻盈灵巧、富于特色的左权小花戏;在古建的门神画旁,两位舞者用肢体语言演绎了门神画里蕴藏的华夏千年守护之魂,生动展示了文武门神斩妖除魔、纳福迎祥的画面,体现了老百姓对安居乐业生活的无限向往;在景区演艺广场,舞者们手持霸王鞭,通过刚劲豪放的舞姿、铿锵有力的节奏击打,展现了农耕文明和军事历史的交融,既是古战场遗风的回响,也是民族乐观精神的表达;在古风古韵的老酒坊门前,歌者们表演了诙谐幽默、欢快洒脱的晋中左权民歌《顶缸》,歌声充溢着晋中劳动人民的憨厚与质朴,诉说着对千年黄土文化的深深眷恋。
本次大学生演艺实践,是以景区自然景观为背景,结合非遗音乐舞蹈文化传承开展的一次有益尝试。高校与景区的“牵手”,既是艺术教育走出象牙塔的破壁之举,也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策。大学生不仅通过实践提升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业能力,景区也由此丰富了文化内涵,提升了游客文化体验。
演出结束,双方负责人就达成深度校企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,一致认为,应以“艺术赋能文旅,实践反哺教学”为目标,尝试构建“教育+文化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,通过资源共享、项目共建等,将高校的创意活力注入景区,同时将景区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,为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贡献力量。








网编:杨凯文
责编:郭 珺
二审:王海燕
三审:常晓菲